“绿色共治”宜居社区新样板——以北京市大望家园社区为例

一、项目背景



随着北京的城市更新进入转型提质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把首都建设成一个大花园”重要指示。当前,居民对绿色开放空间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和多元化,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重中之重。大望家园社区光辉里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龄人口比例高、楼房老旧建成年代久,对绿地的规划、管理、维护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小区绿地存在地表裸露、植物稀疏、土壤板结、绿地退化等问题;同时居民休闲空间不足和环境质量等问题也亟待改善。


北京和众泽益公益发展中心(后面简称“和众泽益”)承接项目后,依托在建外街道开展5年服务的良好项目基础,通过开展议事协商会议,发挥大望家园社区网格党建的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实施光辉里小区环境升级改造计划,深化“花园城市”建设、“见缝插绿”织补绿色空间。


二、项目分析



和众泽益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议了解光辉里小区基本情况及居民结构,实地观察小区环境及绿地现状以及居民的生活活动轨迹,针对小区建设的问题及需求分析、项目行动策略分析如下:


(一)问题及需求分析


1.小区环境管理


(1)问题分析:一是光辉里小区属于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人员较少,缺乏专业团队指导,绿地规划、管理、维护乏力,出现了斑秃现象;二是土地多年闲置及人工踩踏,导致土壤质量差,绿地荒废,进一步加剧了绿地生态的退化。


(2)需求分析:邀请专业团队加入绿地和环境改造队伍,以提供专业指导与设计;组建居民志愿者队伍,以补充物业服务力量不足。


2.居民环境维护意识


(1)问题分析: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一是部分养宠物的居民在维护公共环境方面意识薄弱,未主动清理宠物排泄物;二是自行车、电动车摆放不规范,影响小区整体环境。


(2)需求分析:一是在居民经常遛狗的路线上增设宠物公厕点位,满足养宠物家庭的需求;二是对小区旧车棚进行整改,回收“僵尸车”,减轻社区车辆摆放乱象。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和文明养宠知识的宣传,提升居民对社区环境共同维护的意识。


3.现有基础设施老化、供应不足、功能单一


1)问题分析:一是垃圾桶老旧且数量较少;二是乒乓球桌案老旧及地面凹凸不平影响使用,周围护栏形象、功能单一,居民打球时衣物无处放置,座椅安放较少,不能满足多人同时休息;三是花园凉亭只有简单的座椅,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需求。


(2)需求分析:对小区内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替换,改造小区整体环境,提升设施功能和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扩展居民休闲空间。


(二)SWOT分析行动策略


优势

劣势

1.市区两级园林局、建外街道办事处城建科科室大力支持;

2.社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统筹组织管

理;

3. 辖区企业单位力量的支持;

4.社区居民志愿者的支持力度大;

5.专业园林建筑设计技术支持。

1.部分区域土质差,不利于植物生长,地表裸露比例较高,需补种面积较大;

2.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狗便清洁观念改变有一定难度;

3.花园绿地长期维护需要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

4.物业人员人数少,服务力量薄弱。

机会

风险

1.改善小区整体环境,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绿色微更新,打造社区微花园;

2.提升居民社区共建和环境维护意识;

3.推进社区议事协商模式的深化发展;

4.形成一支具有超强凝聚力的志愿者队伍。

1.有可能会出现居民对环境改造的投诉;

2.花园种植完成后,后续浇水、养护需要较高人力成本;

3.升级改造后易被破坏、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依据社区SWOT分析,采取综合性策略以推进服务的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专业设计+议事协商:过专业机构设计结合议事协商,确定社区环境改造方案。


2.多建设方参与+花园整合社区多方资源,提升共建意识,依照改造方案进行花园建设。


3.网格治理+社区动员:创立社区“党支部责任花圃”认养制度并培育一支居民志愿者队伍,参与花园建设及养护、基础设施更新升级等事宜。


4.持续维护与评估:在改造过程中和完成后持续监督花园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居民对环境改造的意见及建议,定期评估项目的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策略。


三、项目实施过程



(一)专业介入精准把脉,科学规划提供支撑


和众泽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社区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组织多次座谈交流与实地走访调研,掌握社区环境现状与改造需求。


项目团队累计开展实地走访5次,精准定位需改造点位10处,涵盖空闲护栏更新、社区土壤裸露区域绿化、陈旧垃圾桶更换、花园凉亭功能拓展、植物生长困难区域治理、废旧自行车清理及车棚改造等多项内容,将“无废理念”贯穿项目始终,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社区积极引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专家团队,结合社区空间特点与居民意愿,科学制定光辉里小区环境改造方案。


图片


图片


(二)党建赋能环境治理,激活自治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社区党委网格化管理机制,搭建“党建+协商”议事平台,组织社区社工、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网格员及小区物业代表召开议事协商会,广泛征集各方对社区环境改造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充分讨论与协商,进一步完善社区环境改造计划,并经全体参会人员一致表决通过,确保改造方案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图片
议事协商会


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创新提出“社区党支部苗圃认领责任制”,鼓励党员主动认领养护责任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实践,带动居民积极参与花园建设。


图片


同时,在议事会上正式成立“光辉植造社”志愿服务队,组织居民、社区党支部、辖区单位共同认领种植区域,现场划分10个种植区,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养护,有效凝聚社区花园共建意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图片
图片


(三)社企联动汇聚合力,资源整合共建家园


图片

20余家单位参与花园种植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社企共建”格局。依托精细化网格体系持续释放“伴生型联合网格”服务效能,星巴克北区总部、喜茶总部、金地中心物业等20余家单位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捐赠花苗、组织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花园的建设与维护;


图片


通过开展“垂直瓶子花园”“花园共建”“我的彩石诞生记”石头彩绘、“微花园种植”“宠物公厕安装”“花园议事厅升级改造”“车棚安装充电桩”“废旧自行车回收再利用”等活动等常态化活动,持续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志愿者队伍、退休职工代表、小院委员会成员、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微花园设计构思、基础设施更新安装、环境日常维护。


图片


企业与居民、社区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企业反哺社区、居民共建家园”的良性互动。


图片


四)长效机制巩固成果,智慧运维环境更新


图片

志愿者修剪花枝


以大望家园社区“无废空间”为1个阵地,通过建立“网格员+志愿者+物业”联动巡查机制、“党支部责任花圃”认养制度、“志愿者积分兑换制度”3项机制,形成N个稳定且高效的维护团队,形成“1+3+N”大望家园社区环境维护长效机制,定期维护社区环境设施,养护花园植物,巩固改造成果,更新社区环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图片

支部党员为花园浇水


四、项目成效



1.以社区共建活动促进社区认同


居民参与微花园的选址、立意、设计与建造,强化居民归属感。将居民参与与居民利益有效结合,提升花园建设的可持续性。


2.搭建多方参与平台,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通过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进行资源链接、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培育赋能,通过“专业设计+志愿者”提供技术服务、制定环境更新计划、划分花园责任区域,通过社区共建活动,促进多方参与,盘活社区资源,共同推进社区环境改造提升的制度探索、项目孵化和资源共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改造前后对比(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望家园社区“光辉植造·共建宜居社区”环境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是从环境建设向社区治理层面的转变。以社区花园共建为起点建设宜居社区,通过专业赋能、居民议事、资源整合、组建队伍、责任划分等方式,激发了社区自治内生动力,有效提升居民社区共建意识,形成将循序渐进的环境微更新与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相结合的,以“专业赋能、多方联动、长效治理”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路径。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光辉植造·共建宜居社区”大望家园社区环境升级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治理社区花园环境 1000 余平米,种植剑叶金鸡菊、牛舌草、玉簪、月季、鼠尾草、蔷薇等花卉 4000 余株;升级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花园议事厅”1处,更换小区内的废旧垃圾桶6处,通过废旧物品再利用,新增4个“宠物公厕”、1处花园微景观,1处“垂直瓶子花园”景观,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作者 | 高敏  

指导 | 李宏伟   秦彦星

单位 | 北京和众泽益公益发展中心、建外街道大望家园社区

来源/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